這里談的天然生產力,是養殖池塘人工投喂飼料以外的,自然形成的生產力,來自于池塘廢棄有機物,它無需人為投入成本。準確地說這些天然生產力,是池塘生態系統循環運轉、有機污染物得到凈化過程中,衍生出的天然餌料生物量。
眾所周知,藻類利用光能,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利用無機鹽營養素,如CO2、HCO3-、CO3-、H2O、NH4+(NH3)、 NO3-、NO2-、PO4-等。池塘藻類同化這些水中無機營養元素,完成自身增殖。藻類又被食物鏈后續環節(原生動物、浮游動物等)攝食,形成光合食物鏈。這是池塘天然生產力的一大來源。這一點是有共識的,常說的初級生產力就是指藻類光合食物鏈形成的生產力。
藻類的光合作用基本式:
16NH4++ 92CO2 + 92H2O + 14HCO3- + H2PO4- → C106H264 O110N16P + 106O2
式中C106H264 O110N16P表示藻類生物體的平均元素組成,該式中忽略了其他微量元素,所以與實際情況有所差異。
除了藻類光合食物鏈生成的天然生產力以外,還有許多人沒有認識到的,池塘天然生產力另一重要基礎來源就是細菌。細菌分解有機物的過程本身就是細菌的代謝活動,將有機物質分解(礦化)同時,也將一部分能量合成自身物質用于生長,即細菌在此過程中自身得到生長增殖,形成龐大的生物量。依著食物鏈,細菌——原生動物——浮游動物等,稱作呼吸食物鏈,同樣是池塘天然生產力的一大來源。
細菌的呼吸作用基本式:
NH4++ 7.08CH2O + HCO3- + 2.06O2 → C5H7NO2(菌體蛋白) + 6.06H2O + 3.07CO2
式中C5H7NO2為硝化細菌或亞硝化菌生物體的平均組成。
人們往往著眼于細菌對有機物分解礦化作用,而忽略了有機物分解礦化過程的同化作用,即細菌自身生長繁殖,并由此形成的龐大生產力。天然水體或低產池塘,有機物少,由此產生的細菌生物量少,由細菌產生的天然生產力,往往認識不到或不被重視。但現在大多數池塘產量高,每天需要投喂大量飼料,殘餌、糞便等廢棄有機物大量存在,細菌分解這些有機物的同時,產生著巨大的生物量。
其實,有機物分解過程實質就是細菌種群生物生長的新陳代謝過程,養殖池塘廢棄的有機物正是細菌種群的營養食物。一種細菌種群的代謝產物又是另一種細菌種群的“食物”,這種細菌種群的協同分工恰似有機物分解車間的流水生產線,通過這種自然形成的流水線將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鹽類。
養殖池塘生態系統中,藻類的光合食物鏈,光合作用從外部陽光獲得能量,物質是內部循環;細菌的呼吸食物鏈,其能量和物質都是內部循環,由養殖動物殘餌、糞便等有機物分解礦化開始的,該過程,細菌自身合成作為有機營養物進入呼吸食物鏈。
藻類的光合作用和細菌的呼吸作用,在池塘生態系統天然生產力的產生、系統自身循環運轉及其自凈能力中,起著至關重要、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天然生產力的產生,就是自凈能力的體現,有多少天然生產力就說明自凈能力水平的高低。
細想過程的精妙神奇,驚嘆大自然億萬年進化的結果,完全是對萬物生靈的恩賜,可謂天工神匠、精美絕倫!這是我們人類智慧永遠難以達到的地步。
本文由蔣發俊老師撰稿,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水產養殖用藥問題解析與“零用藥”的實現》一書,化學工業出版社。蔣發俊老師郵箱:jfjyijie@163.com
農林牧漁活水灌溉:13378450818 朱老師
活水康養美容保?。?5990001588 郎老師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區天城路68號(萬事利科技大廈)1幢15樓15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