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生產日常管理中,經常測量的水質參數指標,有溶氧、pH、氨氮、亞硝酸鹽等。水質狀況好壞是通過這些水質參數反映出來的,但這些水質參數指標的高低只不過是池塘生態系統及其水生生物活動的外觀表象。
這些水質參數與池塘生態系統及其水生生物活動是怎樣密切關聯的?
先說溶氧,池塘溶氧主要來源于藻類的光合作用,一般占到其溶氧總量的70~90%,而機械增氧與化學增氧劑只是起“救急”作用。
其次談談氨氮與亞硝酸鹽,池塘氨氮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魚類等水生動物的排泄物,對于魚類來說,鰓、腎作為排泄器官,主要的排泄物就是氨氮;二是同亞硝酸鹽、硝酸鹽一樣是池塘殘餌、魚類糞便等有機物的分解代謝產物。因此,氨氮、亞硝酸鹽與魚類的排泄物、糞便,以及殘餌直接相關聯。糞便、殘餌等廢棄有機物的分解是由細菌作為主體進行的。這些廢棄有機物正是細菌的營養食物,其分解過程就是一系列細菌種群新陳代謝的過程。
第三,pH,從化學術語來說是衡量水溶液酸堿度的參數,應該是水體的非生物因子。但養殖池塘水體富營養化,有機物多,生物量大,藻類豐富且多變。對池塘水體pH變化影響最大的是藻類光合作用和細菌呼吸作用這些生物學因素。這方面在生態養殖論題里有詳細論述。
因此,維持池塘生態系統循環運轉與生物鏈順暢,以及提高其自凈能力,才是水質管理的主要內容。舉例說明,氨氮、亞硝酸鹽是養殖池塘必然出現的產物,問題的關鍵是怎樣減少濃度,避免其含量超標危害魚類,解決問題的答案來自于生態系統的運轉。NH4+(NH3)、 或NO3-(NO2-)都是藻類吸收利用的有效氮元素,這就是說,氨氮、亞硝酸鹽同硝酸鹽一樣可以通過藻類的光合作用轉化為藻類本身。因此,保持連續穩定的藻類生長,就可以大大減少氨氮、亞硝酸鹽的含量。所以做好藻類管理,才是降低氨氮、亞硝酸鹽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生產實踐中,傳統病害防治措施中有許多肆意破壞池塘生態系統及其自凈能力的一系列行為,如堅持定期消毒殺菌、濫用殺蟲劑等。這些行為致使生態系統崩潰,自凈能力支零破碎,生物鏈網斷檔殘缺,水質常常處于嚴重惡化的狀況。而人們很少從池塘生態系統本身查找原因,只是關注、糾結、憂慮于那些反映水質惡化程度的水質參數,舍本求末。僅僅是針對這些水質參數的高低而患得患失,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如pH高了,潑灑鹽酸、硫酸等酸性物質;氨氮高了,就潑灑什么降氨靈、消氨快等化學物質;亞硝酸鹽高了,就潑灑硝氨凈、亞硝清、降亞鹽等化學物質,等等。這方面耗費了大量的成本,勞民傷財,而見效甚微,或按下葫蘆浮起瓢,顧此失彼,疲于奔命。長此以往,成年累月,其結果就是水環境進一步污染了,魚蝦進一步遭殃了。
生態系統各個環節相互銜接、層層相扣。比如濫用殺蟲劑的情形,頻繁潑灑殺蟲劑就會殺滅輪蟲、枝角類等浮游動物,致使牧食藻類的環節缺少斷檔,藻類就會瘋生瘋長,引起pH居高不下。瘋生瘋長的藻類接下來兩種后果,一是人為藥物殺藻——人為倒藻;二是遭遇局部營養限制而老化大量死亡——自然倒藻。這兩種后果,又都使池塘水體藻類缺失斷檔,其生態功能喪失,致使池塘氨氮、亞硝酸鹽嚴重超標,溶氧嚴重不足, 引起或造成一系列的生態災難。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水產養殖用藥問題解析與“零用藥”的實現》一書,化學工業出版社。
農林牧漁活水灌溉:13378450818 朱老師
活水康養美容保?。?5990001588 郎老師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區天城路68號(萬事利科技大廈)1幢15樓15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