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過魚類繁育的都知道,魚類受精卵與未受精卵,形狀、外觀一模一樣,沒有任何差別,但受精卵體現出許多神奇的地方,這些神奇之處就在于受精卵是新生命的開始,它與未受精卵差別在于,它具備該物種賦予的生命密碼及其天然免疫。
畢業后開始的十多年時間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經常從事或接觸苗種繁育的工作,常見的孵化類型,我都經歷過。有使用孵化桶、或孵化環道產浮性卵的鰱、鳙、草魚、淡水白鯧等;有使用棕片魚巢產黏性卵的鯉、鯽、鯰魚、魴魚等;有生產卵塊的美國叉尾鮰等。繁育過程中普遍采取的一項措施,那就是預防魚卵生水霉而潑灑藥物,常用藥物有孔雀石綠、食鹽、亞甲基藍等。
孔雀石綠被禁用后,孵化期間防治水霉嘗試過多種藥物,除了食鹽、亞甲基藍,還有硫醚沙星、福爾馬林、過氧化氫、臭氧、二氧化氯、碘以及中草藥制劑等在生產中使用,但效果均不理想,或時好時壞,沒有那種藥物被普遍認可的。
如果這一批受精率很低,或孵化過程胚胎發育終止的多,即使使用預防藥物,也很難阻止水霉嚴重狀況出現,此時使用的藥物便被認為效果差;假如這一批受精率高,孵化環境適宜、胚胎發育完好,長水霉現象將會很少,此時該種藥物便會被認為使用效果好。
生產實踐中,多年來根據我的觀察,孵化過程受精卵很少長水霉的,長水霉的大多都是未受精卵。你不使用防治水霉藥物,不用預防,只要水溫處于適宜范圍,溶氧充足,受精卵胚胎發育正常就很少出現水霉。因此,魚類繁育過程中防治水霉最好的措施就是,提高受精率,孵化過程確保適宜的水溫,滿足胚胎發育溶氧需求,防止因外在環境條件發生變化而導致發育胚胎的夭折。
其實,早在1960年11月,我國魚病學主要創始人倪達書先生在國際會議上宣讀的論文《魚類水霉病的研究》,反復試驗證實,活細胞具有天然的“抗霉素”。
魚卵受精后,就是新生命的開始,不僅具備該物種的生命密碼,而且賦予該物種先天性的免疫,就具有抗逆性的生命力,這就是生命神奇偉大之處。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水產養殖用藥問題解析與“零用藥”的實現》一書,化學工業出版社。
農林牧漁活水灌溉:13378450818 朱老師
活水康養美容保?。?5990001588 郎老師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區天城路68號(萬事利科技大廈)1幢15樓15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