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生產中,人們在養殖病害防治上普遍存在一個誤區,就是把魚類患病治病擬人化,人一有病就得吃藥打針,魚兒一患病就應該殺蟲殺菌,或內服藥餌。但兩者大相徑庭,人患病可以從眾多健康人群中自動走出來,到醫院做檢查,對癥吃藥打針,你能把患病魚兒輕易從眾多魚群中分離出來嗎?及時將患病魚兒從池塘水體撈出來嗎?并能使魚兒離水存活足夠時間便于進行各項檢查,對癥下藥治療嗎?需要說明,這里所謂的患病魚兒許多情形只是由于水質惡化而產生的應激癥狀。
說到人類醫學,早已摒棄了經驗醫學,實施循證醫學。治療藥物也必須經過前后對比、對照研究、雙盲隨機對照等五道程序的嚴格篩選,才能進入到臨床使用。反觀我們水產養殖病害防治用藥,其隨意性、盲目性真是大了去了??诳诼暵曊f的科學用藥的科學性不知道都體現在哪些方面了?
養殖病害防治用藥的兩種主要方式,一是潑灑法,二是藥餌內服法。潑灑法,全池潑灑的防治藥物都是通過改變水質環境的變化間接作用于魚身上的病原體,潑灑的殺菌殺蟲藥物,能否有效殺滅病魚體上的病菌或寄生蟲,不得而知,但它肯定會破壞池塘生態系統及其自凈能力,破壞生態系統食物鏈網;
第二種用藥方式,內服藥餌法,都是病魚與健康魚群混合進行無選擇投喂的,難以避免“一條魚兒有病,萬條魚兒陪著吃藥”的荒謬。
再回到人類醫學來說,現代醫學已經很發達、很科學了,但人類一切醫療行為的本質是支持人體生命的自我修復。對抗疾病的主力軍正是人體免疫力,使用藥物只是起到協助作用。即使頂級的醫療設備支持,如進ICU,上呼吸機、血液凈化,甚至全世界最前沿的ECOM都是給自我修復贏得時間、創造條件,等待自身免疫自我修復最終發揮作用、戰勝疾病。假如免疫喪失了,人體自我修復起不到作用,再強大的醫療也無濟于事。
養殖魚類都是地球上生存了千萬年的物種,在適宜的環境下,其自身免疫力完全能戰勝自然的病原體,當然我們需要容忍一定限度的成活率。盡管相信魚類依靠自身免疫力可以戰勝病菌,度過病狀階段而恢復過來,在這方面應持有的理念就是,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因為使用藥物協助魚類免疫力戰勝病原體方面,我們無能為力。我們能做的只有改善水體環境,消除一切脅迫因素,增強魚體體質。
水產養殖病害防治使用藥物方面,基本上都是針對病原性疾病的。其實不論是人,還是養殖魚類的許多疾病都是非病原性疾病,這都需要區別對待。比如人的一些非病原性疾病,癌癥、心臟病、高血壓、痛風、糖尿病、中風、肝硬化、塵肺等,總不會到醫院治療處方上開殺滅病原體的藥物吧。而魚類大多數是由水環境惡化造成的非病原性病癥(應激癥狀),為什么一定要潑灑殺蟲劑、抗生素、或水體消毒劑去殺滅臆想的“病原體”呢?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水產養殖用藥問題解析與“零用藥”的實現》一書,化學工業出版社。
農林牧漁活水灌溉:13378450818 朱老師
活水康養美容保?。?5990001588 郎老師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區天城路68號(萬事利科技大廈)1幢15樓15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