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有兩大痛點,揮之不去,一是養殖過程中,水產動物的病害防不勝防,治不勝治,因為水產動物病害而導致養殖虧本的現象,屢屢發生;二是因為大量用藥,水產品上市,藥殘超標,尾水排放不達標。
實現水產養殖“少用藥”、“安全用藥”,走出水產養殖生態、健康、綠色、環保之路,生產出“無抗化”的水產品,提高水產品的質量,滿足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許多養殖專家做了有益探索,也是全體養殖人的共同期許。
關系水產動物健康生長的要素很多:水源水質、苗種、池塘環境、飼料、肥料、藥物、添加劑(化學、生物、營養物質)、氣候因素、養殖模式設定、養殖管理等等,是一個全面綜合的生產管理系統,任何一個要素出了問題,都有可能導致水產動物病害、應激的發生。
在整個養殖過程中,水是養殖生產不可或缺的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說“養魚先養水“、“養水先活水”。我們傳統的活水辦法是培藻、培肥、增氧,讓水變得“肥、活、嫩、爽”,形成池塘的初級生產力。因為科學技術在不斷的進步,我們今天講“活水”,就是要在這個傳統的基礎上,讓水分子活化,讓池水變成小分子團水、含有負氧離子、溶氧更好的弱堿性水,具有活性生態的健康功能水,讓池塘的生產力更健康,更完善,更有承載力,更有爆發力。在養殖過程中少用或不用抗生素類藥物,以預防保健為主,走出一條全新的生態養殖之路。
百斗活水用于水產養殖,我們已經取得了初步的試驗成果,現就相關的做法和體會和大家做一些交流和討論。
一、基本做法
在現有池塘養殖模式下,按照每20畝(平均水深1.6~2.0米)安裝一臺百斗活水儀(活水儀尺寸:?60-L40~900mm不銹鋼管),每臺活水儀配套一臺2.5吋的潛水泵,20米左右的同徑出水管。從苗種培養就開始使用百斗活水儀灌溉,當苗種進入大塘后,活水儀每天24小時開機沖灌,按照每小時30立方水量,每天總循環水量720立方米。外池安裝的注意事項:活水儀跟潛水泵的距離盡量遠于大于20米以上,距離越長,活水循環的范圍越大,潛水泵要裝好40目以上的護網,防止雜物堵塞水管,潛水泵的安裝深度越深越好,有利于將底層的水抽出活化,利于上下水層對流。與水車式增氧機搭配使用更好,讓水流走得更遠。池塘其他的增氧設備按照原有的運作模式運行不變。
二、對水質的深層次改變
通過活水儀輻射過的水,電位下降300∽400mv。
這是一個什么概念?以人體為例,人體組織氧化還原電位在150毫伏左右,而人體大腸中的氧化還原電位為—250毫伏,因此才有大量的厭氧菌寄生,人類正常的生活用水電位在200毫伏左右。
水產動物對水的環境要求和人類是一樣的,水的還原性越好,說明水的污染物少,它獲得的電子能量多,越利于生存。我們看一看下邊一張檢測報告,來自江蘇沿海的一個養殖池塘:
池塘養殖用水的氧化還原電位達到了1200毫伏,說明池水的氧化性極強,是因為池塘大量連續使用氧化消毒劑的結果。水產動物用鰓或者皮膚來呼吸,鰓同時還兼備排泄的功能,內外長期受到這樣的高電位水的侵蝕,難免會導致呼吸、代謝、消化等系統出現病害。
現在我們看到通過活水儀的水,它的電位分別為790毫伏和900毫伏。分別下降了410毫伏(下降34%)、300毫伏(下降25%)。這是我們對水的還原性功能的一次重大改變,因為這個水在通過管道時受到了中遠紅外線的輻射,它獲得了大量的電子,這些電子跟水分子結合,形成了負氧離子。這是水質的一個重大改變。
第二是水分子團結構的改變。因為水分子的團簇是由多個水分子通過氫鍵與氧原子鏈接而成的,普通水的團簇一般有8~16個甚至更多的水分子組成,通過活水儀的電場輻射,可以將水簇部分氫鍵打開,水分子團簇會下降到8個以下。用頻譜共振儀來檢測,它的半幅震動寬度在100HZ以下,我們把它稱之為小分子團水,它的粒徑在2納米以下,可以自由穿透動物細胞膜,直接為細胞補水。
三、對池水循環系統的改變
活水儀安裝在池塘里,潛水泵往往會沉到池塘的底層,抽出來的水通過活水儀流出來,它已經打破了水層的上下分層,底層的水低溶氧、高氨氮,病害細菌多,上層水光合作用充分,溶氧高,營養物質豐富。通過上下水層的對流,不僅可以抵消下層的氧債,為底層貯存氧氣,還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化害為利,形成新的生物與能量的循環,促進有益微生物、藻類、原生動物、浮游動物的生長,提高池塘的初始生產力,建立新的池塘生態系統。
高溫養殖期間堅持每天24(>20h)小時的活水沖灌,每天的活水量在700立方米以上,一個月下來就是2萬多立方米,一個20畝的池塘,一個月可以輪回一遍。達成活水系統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我們在試驗過程中發現了這樣一個有趣現象:試驗池的氨氮、亞硝酸鹽在檢測的時候反而比對比池高了,當時我們對這個現象還沒有辦法解釋,這次我們來到山東省微山縣,縣漁委主任、高級工程師張保彥老師做出了答案:這是因為我們在出水口取出的水樣是從池塘底層抽上來的,因為靠近底泥,水中揚起的懸浮物很多,而對比池塘水面比較平靜,水深不是太深 ,所取水樣并非是從底層取上來的,所以試驗塘循環水樣氨氮和亞硝酸鹽高不具有普遍的意義,也缺乏可比性。對于活水養殖的功能和作用應更側重于對于病害的實際防控效果以及產品的產量、品質和質量進行對比考察。
四、水生態的改變對水產動物的影響
水生態的改變,首先是池塘初級生產力得到了開發和提高,這里許多的生物、理化因子有待于專家們去揭開。還有以下一些顯著的影響:
1.殺菌滅毒。
活水中帶有大量的負氧離子,進入池塘以后,由于負電荷作用,可以與帶有正電荷的細菌病毒相結合,殺死細菌病毒。
2.抑制池塘有害藻類的生長。
通過養殖試驗表明:使用活水沖灌的池塘,池塘的水色呈現出肥、活、爽、嫩的狀態,藍藻和有害藻類的病害基本沒有發生,這可能與池塘生物改水得當以及有害藻類攜帶的病毒、陽性電荷被中和相關。
3.對水生動物健康的直接影響。
3.1小分子水可以直接進了魚、蝦、蟹等水生動物的細胞,水中含有大量電子,為水生動物補充能量。
3.2小分子團水的高擴散性、高滲透性、高溶解性的特點,可以激發動物的生物酶活性,促進動物對飼料營養的吸收,同時具有保健的作用。
3.3在使用活水養殖時,可以盡量少用藥或者不用藥,減少水產動物因用藥而產生的應激反應。
3.4水產動物在養成后體格健壯,外觀美麗健康。內在品質可以達到無公害或者無抗化水產品的要求。
五、活水養殖更適宜應用于生態養殖
因為水產藥物的普遍使用,水產動物的疾病呈現出爆發性增長趨勢,許多疾病無藥可醫?;钏B殖是基于改水的一個方案,在生態養殖的池塘,要從苗種下塘開始,就堅持用活水灌溉,同時要保量保時,要有充分的活水循環量,一臺活水儀使用面積在10~20畝之間。
我們在養殖試驗的實踐中發現,應用于蝦、蟹池塘效果特別好,因為蝦、蟹主要是采用的生態養殖方式,養殖過程中主要以調水、改水、改底,使用生物制劑和營養劑為主,很少使用抗生素,這樣的養殖方式,配合使用活水就可以獲得穩定的產量和高品質的產品。
現在是秋末冬初,水溫在大幅下降,水產動物腐皮病、鰓霉病以及水霉病會大量滋生,建議養殖池塘不定期的使用活水進行沖灌,可以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讓水產動物保持健康的體質,不僅僅有健康靚麗的外形,而內在品質上更是無抗化、無公害、材鮮味美的上等品質,塑造出一個好的品牌,在上市的時候賣一個好價錢。
百斗活水應用于水產養殖是一個全新的課題,開發負氧離子、小分子團水資源,對于推動水產養殖業節能降碳、向綠色、生態、環保、健康方向發展,對農村振興,農民致富,城鄉市場繁榮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具有開拓性的意義。
農林牧漁活水灌溉:13378450818 朱老師
活水康養美容保?。?5990001588 郎老師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區天城路68號(萬事利科技大廈)1幢15樓1502室